Tuesday, March 5, 2013

你,衝動過了嗎?


喧嘩的人群裡,我默坐。
眼前的人們,有幾百億的心情交雜需要透過吶喊、蹦跳來宣泄,或表達。我想,此時此刻的他們,肯定可以透過這個快感,達到“放棄思考”這個作用,而忘掉一點點的煩惱。

我也有想停止思考的時候,那時候的我,必定是煩惱的。即使我思考是為了解決煩惱。這個強烈的撞擊,是怎麼回事?

如果說兩個截然不同的行為,卻是為了同一件事 - 停止思考,那,思考有必要嗎?

當然,喧嘩可以是透過思考後獲得的產物。那麼,靜下來,又有必要了嗎?

多想者,也有被譽為多慮和理智,但同為智者。
智者總是理智的,能在行動前考慮清楚,反之,衝動總掛著“失敗”。這例子,固然沒錯,但,太片面了吧?

長大了,懂得的知識變多了,語言、文字運用自如了。也學懂了,思考。
小時候,要什麼、想要什麼,會表達的都會直接說,如 - 我要吃鮑魚。長大了,再怎麼想吃,也會說 - 不要啦、不用啦,或是明天啦等等數之不盡的婉轉詞句。
肯定,要運用理在智和衝動的行為,這並不是好例子。對號入座,你自身還缺乏好例子嗎?

理智的人,在考慮事情得失的時候,風險也在考慮範圍上。行動了並且成功的人,我肯定他在此事上,幸運兼顧的範圍比考慮多。而,不成功的,沒嘗試的人肯定是大多數。此時此刻,衝動的話呢?

如果理智,是為了達成“偽善”,那我有思考的必要嗎?如果,理智變得不能勇於嘗試,迷失勇氣,那,我為何捨棄衝動?“試過了,即使失敗,也無愧於心”這句名言,衝動多,還是理智多?我總不想在沒有嘗試過,便失去了。理智,總是凡患于未然,想多一步,模擬多兩步,而失去了最原始的第一步。

我總是思不透,天何時塌下來。“意外”一詞的存在,在控制範圍,發生卻不是。
語言與文字,是為了讓我們表達需要,還是隱藏內心呢?

思考,是為了現在。

0 comments: